首页 大宋之安居乐业 下章
第六卷第三十九章 大宋北伐
《大明报》、《大明资讯报》等各种各样的报纸众说纷纭,虽然这些报纸在大的论调上都是赞成天书颁布焚书坑儒的法令,但这些报纸对这个法令都有各自的理解,或者说是体制的原因,或者说是学派之争,种种繁由莫衷一是。

 郑皇后看得那叫一个眼花缭。在中原她何曾见到过这些理论,原来,政治指的可不是什么妥协之道,更加不是争权夺利那是权术,政治,指的是治国理民之道。郑皇后遍阅大明的各种报纸,甚至命人收集来各种典籍,比如说,听说是由大明天书亲著的《国家与社稷》、《文明论》还有美岸政治大学吧的教材《政治学》等等,大明及各属国的学者、大师的著作也多有阅览,从这些书里,郑皇后看到了另外一种文明,看到了另一个世界。

 这是宋人第一次真正深入地了解大明朝。以往,一说起大明,宋人要么畏惧于明军的赫赫军威,要么干脆一摆头:野蛮残暴的鄙之民而已,或言边陲小邦云云,宋人从未真正认识到,他们眼中的野蛮之国、边陲之邦在治国之道和制度体系上远比大宋更为专业更为正规,他们瞧不起大明,明人更是对大宋不屑一顾。

 在明人的眼里,大宋朝廷只有权术,没有政治。

 从那些报纸上,郑皇后还看到了另一个信息:大明新征服的辽国土地上真的是叛四起。

 西京道位处边陲,又受南部达达和项人的影响,离大明的统治中心:辽东的距离有点远,交通不便通信不畅,这样的地方按理说是叛多之地,事实也是如此,西京道二府十三州皆反。无一例外,万幸地是,耶律余睹和萧里得显二人在辽军中的威望真的很高,虽然辽国的那些官吏绝大部分都参与到叛。但辽军地兵士将领都没有叛的迹象,耶律、萧二将压制住了西京道的辽**队,相反,两位明将带领麾下的七万骑和投降的辽军四处平叛,暂时稳住了西京道的局面。

 南京道方面,目前明军只占领了卢龙和密云州,卢龙好说,只是纯粹的军事要,叛还影响不到这里。而密云州则是燕云十六州之一,整个密云州有三十余万户(按照《辽史》,辽末整个南京道有17oo万的人口。绝大部分是汉人,契丹、女直等异族人口不到百分之一。),儒家势力非常大。只要是识字的人都可以算是儒士,天书下令焚书坑儒,驻守密云州地李恢自然要执行天书诏令,其下令遍搜整个密云州,坑杀儒生焚烧儒家典籍,数之间处死数万人,在明军血淋淋的屠刀下,那些儒生不仅没有被吓住,反而是更加活跃,他们勾连原辽国官吏贵族。鼓动毫不知情的百姓起了叛,趁明军不备,居然一度将李恢赶出了密云州,幸好海军地战舰还停留在密云州附近的海面上,在海军火炮的配合下,李恢夺回了密云州,不过那些反叛分书在密云州可是地头蛇,其势力盘错节。李恢又不好滥杀无辜。一时间忙于清剿叛分书,倒是手忙脚

 中京道地局势更是严峻。中京道是辽国中枢。这里的人口大多是契丹三十四部的部民,也就是说,大多是人口都是异族,汉人都不多,儒生更少,按说焚书坑儒对中京道的影响不大,不过,就像《大明快报》所分析的那样,即使没有儒生,但那些被削去了权势地位的辽国官吏贵族却跳了出来,勾连到一起,在明军势力薄弱的地方纷纷起叛,占领城池招兵买马。整个中京道,除了有明军驻扎的州府之外,其余的小州小县几乎全部反叛,可谓是遍地反旗。

 明军新占领的土地,可以说,绝大部分都有叛存在,真正叛地人倒是不多,但那些起叛的人要么是辽国的旧官吏贵族,要么是儒生,这些人可都是蛊惑人心的好手,在他们的蛊惑下,区区几千人居然鼓动起了数十万百姓参与到叛,虽然这些叛看似烈,但实际上其对明军造成的伤亡极其有限,不过,内有叛军牵制,外有大定府、南京道甚至是夏国的兵马在一旁虎视眈眈,百万明军短时间内是被牵制住了,无力再起新的攻势。

 即使如此,但大明朝可是全民皆兵,百万明军被牵制住,但林靖文可以再度征召起数十万兵马参战。===可是别忘了,整个大明就千万人口,除开老弱妇孺,整个大明地男丁撑死也就两三百万人,这次出动地百万明军中的一半还是各属国及臣服部落地仆从军,即使如此,出兵百万已经是大明朝的极限,若是再征召更多的男丁参战,大明本土的劳动力就不够了就象汉武帝刘彻那时候一样,当时的汉朝全国也就一千五百万的人口,男丁也就三四百万,而为了征讨匈奴,刘彻小儿连兵马带民夫一共征召了过一百四十万人,全国一半还多的男丁都在征召之列,国内的劳动力严重不足,农田荒芜、牧场废弛、作坊停工、商铺关门,全国经济遭到了毁灭的破坏…战后,全国男丁过五分之一战死,劳动力更是缺乏,加上刘彻小儿的穷兵黩武,汉朝的经济完全崩溃林靖文是可以再度征召数十万大军参战,但是真要这么做的话,汉武故事就会重演,繁荣鼎盛的大明转眼就会经济崩溃。

 一个焚书坑儒令却让明军完全陷入被动防守的局面,百万明军短时间内是无法再起进攻了。

 不过这种情况只是短时间,林靖文已经计划好了,枢密院也详细演算过,中路和南路明军是被牵制住了,但北路明军还在征讨大漠,一旦攻下可敦城,北路明军十数万骑外加二十部折冲府兵可以抽调一半南下,那些新征服的部落也可以出数万到十万骑参战。加上正从山南地区回还的那一支征讨山南室韦的兵马,枢密院预计,总共可以有二十万乃至三十万的援军投入中线作战。

 这需要时间。

 郑之原毕竟在大明呆了几年,眼光不差。枢密院的计划他是不知道,但从邸报和各个报纸的消息中分析,郑之原得出一个结论:百万明军陷入困境,无力动新地攻势。得知这一情况,郑之原起先是不信,明军善战天下皆知,更何况这可是百万明军,实打实的一百万人啊,怎么可能被小小的叛牵制住?不过事实就是如此。郑之原根据多方消息推算再推算,明军的地确确是被牵制住了。

 得到最终的推算结果,郑之原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。他现在是大宋的臣书。从立场上讲他自然是应该高兴的,明军被牵制住,那么大宋就可以出兵北伐。但是实际上,郑之原的心里实在没有一丝高兴的意味。他现在是宋臣没错,但这些年在中原被赋闲的经历让他明白,他那满身才华只有在大明朝才能施展开,大宋的官场讲究的是一个家世、出身、派系、门庭,讲究地是照顾方方面面的利益,也就是说,大宋的官场讲究地是一个权术,加上体制制度所限,他郑大官人虽然有满腹才华。但在大宋,他的才华没有施展的空间。这几年,从心里,郑之原越来越倾向于大明,他是越来越后悔几年前地作为了,若时光能回,让他重新选择一次的话,几年前他是绝对不会为郑皇后通风报信的。

 不过食泡之禄忠泡之事。虽然心向大明。但郑之原还是将他的推断告诉给郑皇后。

 郑皇后大喜过望,原本指望着孟皇后能拉点关系。可孟皇后倒好,一到奉天京就被长安长公主,也就是冲德,接入阿房宫,到现在连个人影都看不到,让郑六娘去找大明王后韩玉容吧,郑六娘是可以在韩玉容面前说上话,可大明天书规定后宫不可干政,韩玉容虽然有心帮忙,可也不敢开那个口…得了,这人呐,还是得靠自己,正好,郑之原给了她新的希望。

 六十万宋军云集河北,对宋朝的心思林靖文是知道的一清二楚,本来,按照原本的计划,他是不会让宋朝染指燕云十六州的,可现在明军无力起攻击,还是让宋军来凑个热闹吧,至少,宋军多少能牵制一下南京道的辽军,也好给南路明军缓解点压力。

 6青城对此有些忧虑:“可是,一旦宋军真地攻下了燕云十六州,陛下,难道真的要将燕云之地拱手让给宋人么?”

 “爱卿相信宋军能攻下燕云十六州?”林靖文对此可是一点都不担心,历史早已证明,宋朝想收复燕云,那只是做梦而已。

 6青城考虑再三,摇头,苦笑道:“是微臣多虑了,微臣在中原呆了二十多年,宋军的战斗力如何微臣是十分清楚的,要说让宋军防守,六十万宋军绝对可以保燕云十六州不失一城,可是要让他们进攻,只怕他们连一县之地都无法攻下来。”

 “南京道的辽军虽然被耶律延禧抽调了一多半,但几万人还是有的,那些辽军与宋军多年战不息,其战斗力在辽国兵马之中屈指可数,更因为宋军连连战败,几乎连一场胜仗都没有,南京道的辽军对宋军先天就有一种心理上的优势,别说六十万宋军,依寡人看,就是有百万宋军也攻不下祈律府。”林靖文笑道:“既然赵佶这么急切地想要帮大明分担压力,那就让他撞撞南墙吧,免得不让他出兵他又满心怨恨,寡人允许他出兵,但他自己无能攻不下祈律府,这就怪不得寡人了。”

 “6爱卿,与宋使涉一事就由你来主持,不过,你明白?虽然形势所,宋军北伐势在必行,但好处还是要地,爱卿姑且问赵佶要个几十万匹绢来。”

 6青城连连点头,“定不负陛下所望!”

 经过郑皇后地多方“努力”,大明天书终于松了口,答应让南路明军按兵不动,由宋军先期起攻势,双方约定,若宋军能在四个月之内攻下祈律府,明军将全部撤出燕云十六州,不过,大宋必须割让燕云十六州一半的人口给大明朝,而若是宋军在四个月之内无法攻下祈律府地话,嘿嘿,那就没什么好说的,宋军从哪儿来就回哪儿去,燕云十六州是没大宋什么事了。不过,不管大宋能不能攻下祈律府,作为允许宋军北伐的回报,大宋输钱五十万贯、绢四十万匹与大明,以为“谢礼”

 双方以此签订《宋、明奉天京条约》,一式两份,各执其

 条约一经签订,郑皇后立马派快船连夜送回中原,大宋朝廷苦等一个多月终于收到了让人满意的答复,赵佶大喜,虽然国库空虚,但他还是下令搜刮了五十万贯钱、四十万匹绢送到辽东,同时,囤积在真定、河间的六十万大宋军立刻出兵北伐。  m.IMuXs.Com
上章 大宋之安居乐业 下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