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黄帝内经 下章
营气
黄帝曰:营气之道,内榖为宝,谷入于胃,乃传之肺,溢于中,布散于外,专者行于经隧,常营无已,终而复始,是谓天地之纪。故气从太出,注手明。上行注足明,下行至跗上,注大指间,与太合,上行抵髀,从髀,注心中。循手少,出腋,下臂,注小指,合手太阳。上行乘腋,出□内,注目内眦,上巅,下项,合足太阳。循脊下尻,下行注小指之端,循足心,注足少。上行注肾。从肾注心,外散于中,循心主脉,出腋下臂,出两筋之间,入掌中,出中指之端。还注小指次指之端,合手少。上行注膻中,散于三焦。从三焦,注胆,出胁,注足少。下行至跗上,复从跗注大指间,合足厥。上行至肝,从肝上注肺,上循喉咙,入颃颡之窍,究于畜门。其支别者,上额循巅,下项中,循脊入□,是督脉也。络器,上过中,入脐中,上循腹里,入缺盆。下注肺中,复出太。此营气之所行也,逆,顺之常也。

 译文

   黄帝说:营气之理,以受纳谷物最为可贵。水谷入于胃中,化生出的微,就传于肺脏,溢于五脏,布散于六腑,其纯的营气在经隧中流行,常常营运而不休止,终而复始,这可说是和天地间的规律是一样的。所以营气从手太肺经出发,注于手明大肠经,上行注于足明胃经,下行至足背,注于足大趾间,与足太脾经相合。由足上行抵达脾经,从脾的支脉,上注于心中。由此沿手少心经,出于腋窝,往下沿臂内侧后缘,注于手小指之端,与手太阳小肠经相合。由此上行过腋窝外方,出眼眶下的内侧,注到眼内角,然后上至头顶,再下至项后,与足太阳膀胱经相合。再沿脊柱往下经尻部,注于足趾之端,又沿足心,注于足少肾经。从足心上行注入肾脏,从肾脏转注心脏,向外散布于中。沿心包络脉,出腋窝,下行前臂,出腕后两筋之间,入于掌中,直出中指之端,还回注于无名指之端,与手少三焦经相合。由此上行注于两之间的膻中,散注于上中下三焦,再从三焦注于胆腑,出胁部,注于足少胆经,下行至于足背,又从足背注到足大趾间,与足厥肝经相合。然后循肝经上行至肝脏,从肝脏上注于肺脏,再向上沿喉咙后面,入鼻的内窍,终于畜门(鼻孔)。它的支脉,从鼻的内窍上行额部,沿头顶中央,下行项中,沿脊柱,入至骶骨部,这是督脉循行的通道。由此再通过任脉,向前环绕器,向上经过内部,入于脐中,再向上沿腹内进入缺盆,又向下注于肺脏,再出手太肺经开始循环周。这就是营气运行的路线,手足两经逆顺而行的常规。  M.imUxS.cOM
上章 黄帝内经 下章